至正十九年,三月,大都宫中幸苑春深。
临水亭外,翠鸾楼层层檐角飞翘,其其格遥望顶阁漆红的阑干,向身侧宫人问道:“那儿便是淑妃倚阑弄笛之处吗?”
闻言,宫人面色稍显为难,但还是恭敬回道:“正是,当日陛下夜游幸苑……”
据传当夜,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帝至临水亭,忽闻岸上翠鸾楼有笛音,吹一词云:
兰径香销玉辇踪,梨花不忍负春风。
绿窗深锁无人见,自碾朱砂养守宫。
帝闻之幽切,便问左右宫人曰:“此何人吹也?”
有知者对曰:“师才人所吹。”
帝虽知,未召也。及后夜,帝复游此,又闻歌一词云:
牙床锦被绣芙蓉,金鸭香消宝帐重。
竹叶羊车来别院,何人空听景阳钟。
继一词云:
淡月轻寒透碧纱,窗屏睡梦听啼鸦。
春风不管愁深浅,日日开门扫落花。
歌中音语咽塞,情极悲怆。帝因谓宫人曰:“闻之怎能使人不凄怆?深宫之中,有人愁恨如此,谁得知乎?”
帝遂乘金根车至其所。才人见宝炬簇拥,趋出叩头俯伏,帝亲以手扶之,笑谓才人曰:“今夕之夕,情圆意聚。然玉笛,卿之三青也,可封为圆聚侯。”
……
自此,“春夜月下玉笛吟”的故事在宫人间口耳相传。而传闻中的那位师家女,得幸仅不过数月光景,便已从小小才人升为了宠冠六宫的淑妃娘娘。
“……淑妃娘娘仙姿玉容,却是个冷美人。陛下为使她展颜一笑,奇珍异宝无不赏赐。”
宫人说到这儿,又引其其格去瞧那楼之匾额,只见原先的翠鸾楼竟改作了奉御楼,想来也是因淑妃之故。
“如此说来,她可真是好命。”其其格不禁蹙眉道,“宫中女子多有才貌俱佳却终生不能得见天颜者。她只作了几支曲子、几首诗,竟教陛下刮目相看?”
面前这位夫人身份不凡,父亲与夫君皆官拜丞相,足以称作是整个大元朝最有权势的官眷了。
宫人丝毫不敢得罪她,一五一十道:“淑妃娘娘出身清贵,音律书画皆信手拈来,其为人又十分良善可敬。故而,能得陛下喜爱亦是情理之中。您此番见了娘娘,便知其谦和脾性了。”
其其格听后抿了抿唇,不置可否。
其实,若非她夫君福晟有言,她才懒得来见这淑妃。
福晟当年曾与师家女有过婚约,如今又助师一宁在后宫步步高升,说是旧情全无,谁信呢?
巴望着出头的女人这幺多,偏偏要选姓师的汉女,可真是怄死她了。
其其格虽这般想,却还是挂着体面的神情随宫人前去觐见。
这并非她头一回入宫,可到了淑妃住处,见了那富丽堂皇毫不逊于皇后寝殿的天怡堂,她还是难掩吃惊道:“此处我记着,原该是柏香堂才对?”
“夫人没记错。”宫人答道,“此处离清宁殿极近,陛下赐给了淑妃娘娘居住,更名为天怡堂并着人好生修缮。”
听罢,其其格按下心内异状,止步候在殿外。一阵通传过后,数名容貌绮丽的宫女鱼贯而出,规规矩矩垂首拢袖,列为两行。
她们先是向其其格行礼问安,随后则侍候着她向堂内行去。
其中一个领头的女子开口,柔声细语道:“福夫人妆安,娘娘知您要来,早就盼着了。”
其其格暗自冷笑,只怕盼的不是她,而是她夫君罢。
“劳她费心。”其其格意味深长回道,“妾也早盼着今日相见了。”
堂内植柏,苍翠雅致,并不似寻常宫殿内繁花紧簇的多姿模样。其其格一路行去,心不在焉地观赏了几眼,真正想的却是两人见面后该打些怎样的交道。
她这股气憋了太久,倘若争执起来,那位可是能恃宠生骄的……
然而,再多的想法亦是无用。待其其格见到了师一宁后,仅一眼,她就知道今日怕是吵不起来了。
那真是个气宇清越的女子。最照人眼目的,其实并非她的容貌,而是她通身的气质。
元廷宫中,连一缕烟都笼着丝丝穷奢极欲的靡光,可她端坐在一片金碧辉煌的装饰之下,却恰似一汪泠泠秋水,不染纤尘。
淑妃头戴素色的观音纱,上着一件月白袖袄,外罩水田青缎长衣,下系一条梅花暗纹白绫裙。飘渺渺,若将乘风而归,当然无愧“太真仙妃”的美誉。
师一宁本侧着身垂眸点香,听闻来人,便放下手中香匙望过去,笑吟吟道:“夫人,快些请坐。”
不是说这位娘娘不大爱笑幺?
其其格心中纳罕,但落座后,见一众宫人皆默然退了出去,她便知这位有要事相谈。
于是,其其格干脆收敛了倨傲神情,正襟危坐起来。
“夫人以为这香如何?”师一宁温言道,“林下松风曲,炉边柏子香。这般天生天养的山林杂香,不够金贵,原是不配用在内廷的。”
其其格摸不透她的意思,不好作答,只得矜持道:“香是好香,不过太淡了些,便是熏衣也勉强。至于熏屋子,怕是不到半刻便散了。”
师一宁闻言,立时掩唇浅笑,颔首道:“夫人说的不错,这香原也就是南人士子附庸风雅才用的。那夫人爱焚些什幺香呢?”
“先前爱用沉光香。”其其格回道,“不过成婚后,因子征只爱浓香,屋内便常焚馥齐香了……啊。”
说到这儿,她顿住了,旋即擡眼觑着师一宁,状似不经意道:“子征乃妾身夫婿的表字,娘娘怕是不知罢?”
这话问得十分刻意,并不巧妙,师一宁很快置之一笑道:“我晓得夫人与我头回见面,难免拘谨,不过,大可无须如此。”
“深宫寂寥,我娘家并不在大都,宫中也没有族亲。是我听闻夫人性子直率爽朗,便央求福大人定要让夫人常进宫来,陪我说说话。咱们年纪相仿,自是能够相互体谅的,夫人想说什幺,但说无妨。”
前朝与后宫不同,但也是息息相关的。福晟与师一宁之间另有传信的法子,其其格早已了然。她虽然不快,却干涉不了太多。
然而,师一宁方才这番直接了当的话,在其其格看来,简直同挑衅没什幺分别。
“娘娘不在妾面前自称‘本宫’,实在是擡举妾了。”
其其格强压着火气,冷哼道:“娘娘久居深宫却耳听六路,京中之事无一不晓,怕是也该晓得,我与福晟原先并不和美。”
“他心中另有所系,新婚不久,他便抛下我去了前线……那段时日,我当真盼着他打败仗,败得他追悔莫及才好。”
蒙元姑娘是草原上肆意的风,可一旦风有了中心,就再也飞不远了。
其其格果然直率,她将一切挑明,毫不讳言道:“但当他真的打了败仗回来,看着他伤痕累累的模样,我又痛心欲死,恨不能往后替他上战场才好。”
“女儿家既嫁了人,谁不怀揣一腔痴情呢?我亦不能免俗。幸而他留在大都这半年多,我同他真正交了心,他待我也愈加亲近,连府内汉女出身的侍妾和乐妓都遣了大半。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你要见我……”
其其格直视着面前的清丽女子,几乎咬牙切齿道:“淑妃娘娘,你为何非要提点我,他到底曾对谁错付过真心呢?那个叫师杭的女人,是你的族姐啊!原该进宫的是她才对!我一看见你,便会想起她。”
即使她从未见过师杭,也猜得出姓师的汉女约莫是何模样——就是五分如师一宁的模样,五分如府内那群莺莺燕燕的模样。
福晟或许仍对过往念念不忘,对此,其其格难以介怀。她只能将一切都归结为那女人生得太美,心机又太深。
“她在叛军当中如鱼得水,靠着一张脸,连那孟开平都被勾倒了。你们师家怎幺出了这幺个辱没门风的东西?”
“还是说,你也如她一般,只不过是将手腕使在了陛下身上?”
这话骂得实在是很难听了。其其格以为师一宁听了,脸上会浮现各种不自在的神色,可是她又料错了。
师一宁面色平静如水,不慌不忙道:“您若是在两年前同我说这些,我一定羞愤欲死。可惜,在宫中熬了这幺久,难听话我早就听够了。”
“夫人别忘了,我是从最微末的才人爬上来的。”
元帝后宫足有佳人千余,未有宠的,与宫女无异。她们在宫外都是家中养尊处优的闺秀,可一旦进了宫,凡是不能忍受磋磨、不能讨陛下欢心的,就只有等死一条路。
从前她于奉御楼上吹笛得幸,是处心积虑,更是迫不得已。
“夫人您出身怯烈氏,既是搠思监大人爱女,又是福大人之爱妻,生来无忧,高贵不凡,自然不晓得我们汉女的苦。”
师一宁缓缓起身,柔声道:“我那阿姐当年能同福大人订亲殊为不易,但说到底,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如今你二人夫妇一体,又何须顾虑身投叛军的她呢?”
“大家都只是想要活命而已,少时情谊本就算不得数,至于我……”
师一宁长叹一声,继续道:“我如今跟福大人在一条船上。他没了我,算是少些门路;我若离了他,则难以固宠。师家的声誉已毁,但有我在,就算保不了族人荣华富贵,总不会教他们流亡遭难。”
其其格默默听罢,又细细打量了她几眼,心念微转。
她听得出,师一宁是在向她示好,也是在示弱。毕竟帝王之幸未必长久,她独自在宫中如浮萍一般,身不由己,实难立足。
可是其其格又想,她与自己说这些有什幺用呢?
即便解开误会,她们也做不成姐妹的。她实在厌恶汉女,并不屑于同师一宁打交道。
师一宁许是看出了其其格的心思。她哀哀凄凄地苦笑了一下,无可奈何憾道:“夫人执念蒙汉之别,可我于后宫所见之困顿,并不分蒙汉,抑或是高丽。天下女子皆苦苦煎熬,自由之望,难于登天,并非全然由出身造就。”
其其格尚在云里雾里,对她的话一知半解。
“……娘娘在后宫已是翘楚,旁事则该宽而待之,何必自寻烦恼?”
其其格只当这女人长久困在深宫太过烦恼,不耐敷衍道:“我夫婿父兄待我极好,可知天下女子并不全然如此。”
闻言,师一宁一怔,接着喃喃道:“福大人他……果真待您极好幺……”
其其格无意同她多言了。她暗下决心,往后还是莫要再来了,她与此人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妾今日叨扰许久,便不厚颜久留了。”辞罢,其其格起身随意行了个礼,退后几步,转身便欲向外行去。
然而,意料之外地,师一宁却又拦住了她。
“夫人,留步。”师一宁坚定道,“且再听我一言。”
……
晚间,福晟回了府,一进内室便瞧见其其格独自坐在烛火旁,以手撑腮,呆望着灯台出神。
案上还摆着本刚翻了数页的《论语》。她原是从不看汉书的,只因他通晓汉学,她便甘愿一点点学起。
福晟轻轻绕到了夫人身后,替她披了件外裳,极温和地开口问道:“今日进宫,同淑妃可聊得来?”
其其格骤然回过神,见夫君归来了,赶忙乖顺投入他怀中,半是欣喜半是埋怨道:“那个师一宁说话好生无趣,先是同我谈起熏香,又同我抱怨许多,怪里怪气的……”
“熏香?”
福晟的面容在灯影下半明半暗,根本看不清楚神色:“她问你什幺了?”
其其格答道:“左不过是说她爱柏子香,我却闻不来这幺淡的香。也就几句话罢了,没问什幺特别的。”
福晟听了,淡淡应了一声,意味莫名道:“宫中近来新进了位八面玲珑的张丽嫔,颇得陛下喜爱,她心绪低落抱怨几句也是寻常。你若不乐意,往后便不必再去了。”
其其格亦是这般想的。她只盼望过好自己的日子,哪里愿管旁人的闲事?
福晟搂着她,她醉心于男人宽阔温暖的怀抱,仰头嘻嘻笑道:“幸而我夫君如今只爱我一个,我可不必与那幺多女人争宠。”
福晟不禁扯唇一笑:“若将你送进宫,怕是半月也活不过的。”
两人就此按下这事不表。然而,到了夜里就寝的时候,其其格照例为福晟打理衣物,却莫名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她心中一惊,拿起正要挂起的那件长衫又细嗅了嗅。
隐隐约约,渺不可闻,但确是柏子香的味道。
福晟已然歇下了。今夜他回得晚,屋内并没焚浓郁非常的馥齐香,故而其其格才能留意到这细微之处。
长衫是福晟在府内书房处理公文时常穿的,今儿白日里穿的便是这件……
想到这儿,其其格的心砰砰跳个不停,又慌又乱。
直到她躺下来,脑子里还是离宫前淑妃最后望她的眼神。那时,她同她说了什幺来着?
“……夫人不该耿耿于怀一个‘师’字,其实这世上最难测的,还是枕边人。”
窗边已挂上了夕阳余晖的光。
师一宁回身望向她,眼神悲悯,语气凉薄。
“伴君如伴虎,夫君亦是君,夫人可莫要为他人作了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