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英资老大2

纽璧坚听到吩咐,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这次情况有点严重,作为怡和的总经理,他没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也要付一部分责任。

只不过,这个时候显然不是去责怪谁的时候,凯瑟克没提,纽璧坚自然不会自找罪受。

在通知高层之后,纽璧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拿起电话挨个给几位重要的股东打电话,同时将大致情况跟几位股东说了一遍,让大家有个心里准备。

怡和洋行作为四大洋行之首,实力雄厚,能够成为怡和的股东,自然一个个都不是普通人物。

在纽璧坚给几位股东打电话之后,怡和集团一众高层也纷纷来到了会议室,作为高层人员,大家自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一个个都没敢像平日里那样交头接耳说话。

这个时候,大老板凯瑟克心里肯定是很不爽,谁要是触了霉头,那只能自认倒霉了。

到了会议室,凯瑟克将椅子一把推开,整个人双手撑在会议圆桌上,接近一米九的身高让人很有压迫感,“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现在我在给大家复诉一遍。”

“从几年前,确切地说,大概从1981年华智就一直在暗中悄悄收购我们公司的股票…”

“到时候,我们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麻烦…”

怡和洋行一众高层听到这里,也都是脸色一紧,因为他们都知道凯瑟克口中的麻烦,指的是什么。

怡和成立至今,一直稳坐四大洋行之首的位置,靠的可不是吃斋念佛,而是遵循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的模式,不断强制并购各行各业的公司。

基本上只要是被怡和盯上了,那么就绝对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逃出怡和的手心。

因为怡和这种强势霸道的扩张态度,使得怡和洋行存在很多竞争对手跟敌人。

这些人在怡和强势的时候,自然不敢来招惹,可一旦怡和洋行出现问题,那么绝对会有很多人跳出来捡食,到时候…简直不敢相信。

那些所谓的大而不倒,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大而不倒的公司。

要知道,连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最后还不是在二战过后,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被美国这个后来者给居上了。

连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在竞争特来越激烈的商场上,公司与人其实没什么区别,一个人越有名气,越有地位,那么他行为处事就会越小心谨慎。

反之,一味的高调,很容易遭人嫉妒和眼红。

怡和洋行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低调,现在那些公司一出手,大家都被震到了。

树大招风,谁也不敢保证,这是不是他们想要拿怡和开刀,从怡和身上割肉。

不理下面人怎么想,凯瑟克转头看向自己右手边第三位,公司财务总监询问道:“希金斯,现在公司账上还有多少流动资金可用?”

“董事长,目前公司账上流动资金只有五个亿左右,资金方面严重不足,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不能保证他们究竟还有没有继续收购。”

“目前公司旗下大部分子公司财务都很紧张,没办法回购市场上的股票,而且市场上的流通股已经很少了,…”

怡和财团旗下的企业也十分地多,比如之前被收购的置地公司和九龙仓,由怡和集团建立、或者属于其旗下的大企业就有几十个之多!

虽然大部分是参股,少部分控股,但是就影响力而言,怡和集团确实不比汇丰银行差!

在金融方面,有怡和保险,以及占股46%,属于印度尼西亚第六大的银行PTBaaTbk,还有一些其他参股的银行和证券公司。

而之前被收购的牛奶公司,原本属于华商,但是却在1972年被怡和给抢了过来。

牛奶公司旗下的地皮十分地多,说是香江地王也不为过,但是土地大部分却没利用出来,反而往零售百货方面钻营,香江第一个超级市场就是牛奶公司开办的,这家公司也一早就被黄奕华给盯上了,所以在最先被收购的那批公司里,牛奶公司就成了其中的一员。

在机械制造方面,怡和有于1923年成立的怡和机器集团,专门提供电气、机械和建筑技术的服务商,为楼宇、能源、运输行业和基建设施提供-产品及采购、合约工程及技术服务,业务遍布亚洲,是怡和财团的核心组成企业之一。

在建筑工程方面,标志性的是子公司金门建筑有限公司,也是怡和抢过来的,于1975年完成私有化,香江著名的金门大厦就是金门建筑买下金钟兵房后改建的,金门建筑现时是香港及亚太地区不少建筑工程的总承建商,俗称大判头。

而在汽车制造与贸易行业,有主营制造的怡和汽车集团,旗下有印尼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和摩托车制造商;还有经营汽车分销的仁孚行有限公司,仁孚行在汽车销售及服务领域位居香江前三,实力十分强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仁孚行有限公司也是怡和在1973年收购来的。

在房地产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置地集团和九龙仓集团,怡和的左臂右膀。不过现在都已经被收购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大物业管理公司:置邦物业和怡高物业;另外还入股了东南亚的一些地产公司。

船务航运方面,有怡和船务、怡和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这三个最显眼的公司,在各领域都是杰出的存在。

而在餐饮方面,属于怡和的有怡和饮食集团,不管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都被怡和饮食集团拿下了代理经营权,所以怡和饮食集团在餐饮服务领域,也是一霸!

除了上述的一些核心企业外,怡和集团还参股了许许多多的公司。

从进入1970年开始,怡和就大跨步发展,四处收购抢夺吞并其他企业,同时自身也不断成立新的子公司,虽然财务变得紧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怡和财团的实力也爆发式地增长了!

不过虽然怡和财团的实力强大,同样的,怡和的弱点也不少!

怡和四处收购,这么一大笔资金哪里来的?

有一部分是银行贷款,有一部分是企业经营的利润,但是还有一部分,则是让旗下企业上市套现所得!

套现就会让旗下的企业股权减少,但是又不能让企业失去控制,所以怡和就搞了交叉控股的办法。

由怡和控股公司控股怡和集团,怡和集团控股其他企业。

除此之外,怡和控股还握有怡和太平洋的一部分权益;而怡和太平洋也控股一部分公司,怡和太平洋又持有怡和控股一部分权益。

这样交叉持股之下,就可以在持有少部分股权的情况下,实现对旗下企业的控制。但是这么多年下来,终归还是出现了问题!

这样的情况看起来非常稳妥,但如果碰到一个点被戳破了,就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而这次怡和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点被戳破,而是几乎所有的点都被戳破,这样一来,就让他们几乎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一下子达到了奔溃的边缘。

希金斯把公司资金压力,跟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前两年市场行情好,怡和先是重金投标康乐大厦这块黄金地皮,然后又集巨资打造康乐大厦。

随着希金斯话说完,怡和一众高层都下意识皱了皱眉头,作为高层人员,他们自然或多或少了解公司目前的情况。

只不过,当问题摆在面前时,大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偌大的怡和系流动资金,竟然只有区区几个亿。

是的,没错,对于怡和偌大的家业来说,几个亿还真不叫什么事。

但对于其他公司而言,几个亿已经是一笔大数目了,这年头哪怕是上市公司,其市值能达到几个亿的也少之又少。

其实,正常情况下,怡和靠着这几个亿的流动资金,也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但是,以目前怡和面临的问题,几个亿显然远远不够,除非把这个数字提升十倍。

“关于资金问题不用担心,大家不用担心,我会联系其他银行为我们提供支持。”凯瑟克握着拳头说。

在这一次的厮杀中,怡和最麻烦的一点就是一直以来跟他们关系最好的汇丰银行也因为受到冲击而每办法给他们提供太大是帮助,至于渣打那边,也很明显的受到层层的阻碍,难以从他们那边得到资金支持。

所以这段时间凯瑟克一直都在联系花旗银行和三菱银行,以求能从他们那边得到资金支持。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这次华智投资对我们的收购,其他子公司暂时不用管。”凯瑟克接着说道,他也是一个果断的人,他很清楚以整个怡和系来说,哪怕他贷再多的钱,也难以保证其他子公司不被外人抢走。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