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黄奕华打算成立一个无限的网络公司,连名字的都想好了,就叫华宇网络公司。思科公司将会是华宇网络的第一个子公司。
跟系统小精灵的沟通让他多了很多想法,其中成立一个涉及到网络方方面面的公司就是黄奕华最终想要的,比如浏览器、各种硬件甚至于到以后的物联网等等。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知道后世网络的用途和规模。
最重要的是,后世所有的网络巨头都是从一个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以黄奕华目前的实力,从现在开始准备,建立起一个包含各个方面的网络帝国是完全有可能的。
确切地说,现在的美国,有不少公司的实力都足以发展成黄奕华想象中的网络帝国,当然,前提是他们预先清楚后世网络的发展方向和盛况,就好像IBM和王安电脑。
天黑后黄奕华和勒纳一起,返回了圣何塞。
“怎么了?”当黄奕华晚上回到别墅,单独与胡因梦见面后,胡因梦看到他满脸失望的样子,便好奇的问道。
“摩格里奇那个人才没找到。”黄奕华有些郁闷的说道。
“没找到便没找到呗,找不到他,你可以找其他人才啊!”胡因梦不解地笑道。
黄奕华摇摇头,不过又一想,自己何必把历史上思科的两位经营人才都找到呢?
摩格里奇不行,就去找钱伯斯。
钱伯斯可是一个比摩格里奇更加有经营天分的人,对于思科的贡献也更大。
思科最终的辉煌成功,便应该归功于钱伯斯卓越的战略远见和操作能力。
要不然后来的历史上,钱伯斯也不会被称为“数字世界之王”,被美国《商业周刊》多次评为全球前25位高级企业总裁之一了。
甚至在白宫的一次会议上,克林顿总统与戈尔副总统在谈到思科系统公司时还认为,钱伯斯是联网工业界、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真正领导者,可见钱伯斯的业绩有多么厉害。
本来黄奕华还想着按照原来的历史,先由摩格里奇掌管思科,以后再由钱伯斯,不过现在既然这样了,虽然黄奕华不了解其中的原因,但还是打算提前招揽钱伯斯。
想到这,黄奕华笑着对胡因梦说道:“我还知道一个人才,很适合以后来经营思科公司。他叫约翰·钱伯斯,而且也是一个mba哦,怀揣着商业管理学士、法律学士、金融和管理mba三种文凭。”
“呵呵,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你对这些所谓的人才知道得那么清楚。”听了黄奕华的话,胡因梦随口说了一句。
“呵呵,难道你不知道你的老板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吗?”黄奕华搂过胡因梦,在她酥胸上揉捏了一会。
胡因梦顺势靠在黄奕华怀里,扭着柳腰说:“那这个人现在在哪里,你知道吗?”
“哈哈,当然知道了,他现在就在旧金山,在王安电脑公司分部。他目前在王安电脑公司从事销售管理,负责亚洲区销售的部门经理。”黄奕华回答道。
看着黄奕华语气淡然,但却又一切在握的气势,胡因梦痴了,一双媚眼痴痴地看着黄奕华,没有任何言语。
小精灵芯片公司的总裁办公室,张中某和张如京、黄奕华三人围在茶几旁,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神情轻松的聊着。
“老板,你可是很久没来这里了。”
“呵呵,有你们在,我来不来都无所谓了。”黄奕华笑呵呵地说道。
“这两年德州的康柏电脑发展地挺好的,在个人电脑上已经超过了IBM,是除了华信外的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家。”
“嗯,这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他们有跟我们合作吗?”
康柏电脑是由三位来自德州仪器公司的高级经理罗德·肯尼恩、吉米·哈里斯(和比尔·默顿于1982年2月分别投资1000美元共同创建的。
在原时空中,康柏电脑最初的产品是IBM的第一个版本的兼具便携性与兼容性的个人电脑。
1983年3月,它的售价是3590美元。
这个大家伙应该算得上是当今笔记本电脑的始祖了。
尽管它不是世界上生产出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但它却是IBM生产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第一种获IBM承认的与之兼容的个人电脑,它也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康柏电脑第一年就卖出了53000台,创造了公司在美国商业领域头三年的销售收入记录。
由于IBM在PC机中的部件大部分不是由自己直接来进行生产的,使得康柏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1987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台采用由英特尔公司设计的新一代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处理器80386PC机,再次将IBM的个人机甩到了后面。
不过现在有了华信电脑,康柏永远只能在低端市场立足。
“没有,他们一直都跟INTELL那边合作,当然,操作系统方面用的是我们公司的操作系统。”
“呵呵,那就不用管他们了,留着INTELL和康柏他们,我们倒可以不用担心反垄断部门找上门来。”黄奕华若无其事地说道。
自从推出了第一代个人电脑后,黄奕华就故意地在产品的推新换代上放慢了脚步,目的就是可以让其他的公司跟在后面,以避免反托拉斯部门的调查,当然这种放慢脚步这是相对的,华信电脑目前的策略就是领先其他电脑公司半代,这样既可以用于保持领先,免去竞争,又给了其他公司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永远看到机会,但又永远跟不上,吊在那里。
“华信那边已经准备在明年年初推出新一代的个人电脑,包括操作系统方面的,都有了一些完善。”
“呵呵,有了其他电脑公司的存在,现在我们软件公司的生意可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张如京说道。
“那是肯定的,我们的操作系统可是全世界唯一的,现在市场上所有的软件都是基于我们的操作系统开发的,现在就算有其他的操作系统出现,也没有存活的生态环境了,听说前两年有个哈佛大一的学生叫比尔盖茨,想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最终以失败告终。”
“嗯,这个人我知道,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布莱内德对他也挺感兴趣的,正准备招揽他呢。”黄奕华笑了笑说。
“前几天我接到台湾那边的邀请,想让我回去。”这时张中某沉吟了一下,说道。
听到张中某的话,黄奕华愣了一下,心中不禁感叹: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在原时空里,德州仪器彼时希望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希望张中某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帝国。
而张中某却坚信半导体行业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认同德仪的战略转型,在1983年离开德州仪器。
离开之后张中某在通用仪器公司总裁的职位短暂任职,1985年应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便回到台湾。
1986年,张中某在担任工研院院长的同时,成立了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就这样成立。
这一世,张中某早早就被黄奕华挖到了小精灵,但没想到历史的轨迹还是这么执着,在同样的时间点,还是发生了相似的事情。
“哦,那你准备怎么做,是答应下来吗?”黄奕华神色没有任何变化,淡淡地问道。
“是工业技术研究院发来的邀请,让我当该院的院长。”张中某没有直接回答黄奕华的话,首先说明了台湾方邀请的性质。
“哦,是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那你是怎么想的?”
“老板你也知道这个研究院?”
“呵呵,我当然知道,你忘了我在台湾那边投资了一个公司了?”
1973 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间称\"工研院\")成立,由当时台湾\"经济部长\"孙运仿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体制,将原有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和金属研究 所合并而成,由当局出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自行投入研发,带动岛内产业升级,并达到技术自主化。
是台湾唯一经立法程序设立的财团法人技术研究机构。
“我现在很矛盾。从内心上讲,我很愿意去当这个院长,工研院从事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从公平、公开的原则及时向产业界推广,帮助中小企业,为社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该院从成立到现在的这些年里,其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的确很愿意回去出点力气,可是我又放不下芯片,这是我一生最为热爱的事业,当然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板你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张中某坦然地说道。
“呵呵,我觉得这没什么矛盾的,你完全可以到那边去,既当这个院子,又可以在那边成立一家芯片公司。”
“哦,老板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