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通公司对于拥有自己的卫星通信网络的追求从未停歇,而华声通讯公司显然是一个绝佳的并购对象。
同样的对于黄奕华来说,世通公司也是他垂涎不已的一块肥肉。
因为他非常清楚未来的手机和电脑的用户,远远超过现在的固定电话用户。
电信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但美国的电信领域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许多方面都受到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限制。
因此黄奕华想要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一家现有的电信公司,而不是自己去另起炉灶。
黄奕华心中最理想的合作对象自然是贝尔公司,这家公司在经历了九十年代辉煌的后陷入衰落,但目前依旧是全美第一大电信运营商。
相比之下规模要小许多的世通公司才是更好的选择。
原时空中,世通在九十年代也曾一度发展成为全美第二大电信公司,只不过在2003年因会计丑闻事件破产。
在2006年1月被Verizon以76亿美金收购。
但现在的世通却是一家欣欣向荣、正在快速成长的朝阳公司。
它是全美第一家部署单模光纤电缆的公司,早在1984年就建成了连接纽约和华盛顿的中大西洋光纤系统。
光纤是接下来信息传输的主流,由此可见世通公司管理层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
既然双方郎情意妾、互有所求,因此华声通讯公司迅速和世通的管理展开并购的谈判。
“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词绝对是今年最流行的科技词汇之一。因为《信息高速公路》法案,通信领域也正迅速成为资本青睐的新热土。
由于之前的股灾却帮了黄奕华的大忙,世通公司的股价两天内暴跌超过33%。
大部分上市公司采取的是回购股票的方案,但世通公司这几年趁着主要竞争对手贝尔公司,因为被强行拆分而实力大损的机会,正在竭尽全力的扩张,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回购本公司的股票,这给了黄奕华可乘之机,通过多个户头吸入了世通差不多11%的股份。
同时,由于股灾的原因,世通公司在股价大跌的情况下,也必须释放一些利好消息稳定投资者的情绪。
完成一项有益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并购,无疑成了一项绝佳的选择。
于是双方很快达成了最终的协议。
黄奕华以华声通讯公司的名义,以3.75亿美元的现金买下了世通公司25%的股权。
在加上之前趁着世通公司股价暴跌的机会黄奕华趁机大笔吸入了世通的股票。
所以在完成交易后,黄奕华手中实际持有的世通公司股权已经达到了36%,成为了第一大股东。
美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普遍比较分散,世通公司的情况同样如此。
公司的创始人在世通刚成立时,为了募集足够的发展资金,就向风投公司出让了大量股权。
随着世通上市后又不断配发新股来集资,让世通的股权进一步分散。
因此持股达到36%的黄奕华,实际上已经有了以控股股东身份,提出改选董事会的资格!
华声通讯公司这次入主世通通信公司,绝对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因为这表示着黄奕华已经拥有了一家全美数一数二的电信公司,同时由于控制着一家卫星通信公司,对其降低运营成本,以及下一步业务的扩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这家通信公司还是负债少、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随着华声通讯公司入主世通公司的消息被传出,对投资者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世通的股价也应声上扬!
对于华声通讯公司的成立黄奕华非常的重视,经过一系列的并购和调整,这天,黄奕华终于召集了几个主要的公司负责人到他的办公室。
“反垄断对于at&t公司并没有造成致命性的伤害,反而更像是在为这个臃肿的巨人进行修枝剪叶!这次美国司法部拆分的重点是针对市话业务,把at&t的市内电话业务拆分成了七家公司。但新的at&t虽然不得经营市话业务,却完整的继承了老公司的长途电话业务,以及贝尔实验室的大部分资产!贝尔实验室拥有的大量通信技术专利。让at&t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at&t不但依靠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对我们进行压制,还能从我们购买at&t设备的订单中,赚取巨额的利润。这让我们在与它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这是世通公司的ceo海德·沃克,在向黄奕华谈到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时,不由皱了皱眉头。
at&t的全称叫做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它的前身就是贝尔电话公司。
整个贝尔集团发展到1984年,根据《反托拉斯法》被强行拆时,已经是一家二十多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
整个贝尔体系的几十家公司,垄断了全美电话业务长达六十年之久。
而根据美国法院的最后判决,解体后的att公司不得再使用“贝尔”这一名称。
“沃克先生,我觉得世通应该其他行业内的企业达成默契,在设备采购中首先把at&t排除在外。这样一来at&t公司在通信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就会迅速下降。而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华尔街的投资者为了争取我们的订单,肯定会要求at&t公司。把旗下负责设备制造的部门单独拆分出来。而一旦设备制造部门从at&t公司内拆分出来后,at&t紧靠长途电话业务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贝尔实验室的大规模投入,所以贝尔实验室也势必进行拆分!整个贝尔体系之所以能对美国通信市场实现半个多世纪的垄断,主要是因为它从最上游的技术研发,到中游的设备制造,再到下游的通信市场争夺,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优化!而一旦at&t依托于全产业链协作的优势不再。那么它的威慑力就会瞬间降低好几个档次!”
黄奕华轻飘飘的说道。
贝尔实验室可谓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私人实验室,先后诞生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全美国也就只有ibm实验室能与贝尔实验室相媲美,当然现在多了个“华”系实验室。
这也是整个at&t公司中最核心的资产。
而另一个时空中,at&t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不是因为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拆分,而是源于它自身的分裂。
at&t公司在1995年时,主动拆分成负责电信业务的at&t公司、负责设备制造的朗讯公司、以及负责计算机制造的ncr公司。
而原来的贝尔实验室也被一拆为二,其中划归朗讯公司的这一半继承了贝尔实验室的名字。
而划归at&t公司的另一半,则改名成香农实验室。
朗讯公司在拆分后,经营业绩的确曾一度突飞猛进。
但它最终却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遭到重创。
在黄奕华重生前,朗讯公司早已经被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并购。
而巅峰时曾有2万多科研人员的贝尔实验室,也几乎只剩了一个空架子。
拆分后的at&t公司境遇比朗讯要稍好一些。
毕竟它最核心的长途电话业务上的垄断地位,是依托几十年来对基础通信网络,孜孜不倦的巨额投入才形成的,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动摇。
但在未来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电话在信息沟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后世的at&t公司依旧是全美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但早已不复八十年代作为美国电信产业霸主的强势地位。
特别是在新兴的移动通信领域,at&t公司甚至都失去了头把交椅的宝座。
黄奕华的建议让海德·沃克陷入了思考,华声通讯公司现在持有世通公司36%的股权,已经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
华声通讯公司将在改选后的七人董事会中占据三席,自然会参与世通公司未来的战略决策。
不过根据华声通讯公司之前作出的承诺,它作为大股东将继续对原管理层给予足够的信任,避免因为股权更迭而造成公司的经营动荡。
不管怎么说,海德.沃克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个人男人,是决定他未来能否继续坐稳世通公司ceo宝座的关键人物。
at&t的衰败可谓是整个美国科技界,最耳熟能详的反面教材。
但实际上在黄奕华穿越前,at&t公司在另一个时空中的规模,却能排在世界五百强名单中的前三十位。
这样一家可以碾压全世界99.99%企业的公司,为什么还会被当做是失败的典型?
因为二十一世纪的at&t虽然依旧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但却已经完全沦为平庸。
他只是靠着不断并购扩大市场规模,却早已失去了原来引以为傲的创新能力!
二十世纪的at&t公司,不但垄断了整个美国的电话业务。
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通讯卫星、有声电影,一项又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伟大发明,都出自公司旗下的贝尔实验室!